第十二届鸟巢欢乐冰雪季开幕 设置20余项冰雪健身活动******
中新网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 陈杭)第十二届鸟巢欢乐冰雪季18日在京拉开帷幕,以“冰雪鸟巢·悦享双奥”为主题,在国家体育场附场3.4万平方米的冰雪乐园中设置了20余项冰雪健身活动,将持续至2月中下旬。春节期间,鸟巢还将首次推出“到鸟巢过大年”文化体育休闲活动。
图为第十二届鸟巢欢乐冰雪季活动现场。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北京国资公司所属国家体育场鸟巢相关负责人介绍,第十二届鸟巢欢乐冰雪季是唯一一个在“双奥开闭幕式场馆”举办的大众冰雪品牌活动,也是鸟巢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后首个面向社会开放的冬季品牌项目,旨在持续推广冰雪运动,丰富群众健身和运动休闲方式,激发大众冰雪运动热情。
图为第十二届鸟巢欢乐冰雪季活动现场。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本届欢乐冰雪季以“冰雪鸟巢·悦享双奥”为主题,将持续至2月中下旬,在国家体育场附场3.4万平方米的冰雪乐园中,设置了高台滑雪、雪山大冒险、雪上飞碟、雪地CS、雪地摩托、雪地香蕉船、缤纷五环、旋转飞碟、雪地大碰撞等20余项冰雪健身活动。
图为第十二届鸟巢欢乐冰雪季活动现场。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开幕现场,来自北京东城冰雪特色校的学生们在雪地开展了平地滑雪接力追逐赛,首批滑雪冬令营的孩子也列队登上了高台滑雪雪道,开启雪上飞驰。本届欢乐冰雪季首次将高台滑雪项目设置在了火炬广场一侧。作为奥运场馆内的优质初级道雪场,鸟巢高台滑雪项目占地5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0人滑雪。滑雪爱好者可登上高台体验畅意飞驰,也可与鸟巢全景及奥运火炬同框打卡。
图为第十二届鸟巢欢乐冰雪季活动现场。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在今年春节期间,鸟巢还将首次推出“到鸟巢过大年”文化体育休闲活动,包括富有双奥特色和喜庆色彩的旅游线路,“辉煌·逐梦——双奥之路中华体育文化展”、青少年冰雪艺术创作图片展,温馨年夜饭、猜灯谜等活动。
图为第十二届鸟巢欢乐冰雪季活动现场。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据悉,在北京国资公司支持下,作为国家体育场自主策划的标志性全民健身活动,鸟巢欢乐冰雪季举办12年来,已累计吸引超过230万人次参与。(完)
东西问·中外对话 | 消除“月经贫困”,东西方如何合作?****** 中新社北京5月28日电 题:消除“月经贫困”,东西方如何合作? 中新社记者 曾鼐 5月28日是国际经期卫生日。月经并非一个仅属于女性的私密话题,它背后关乎广大女性的健康和尊严。如今,“月经贫困”已成一个世界性问题。消除“月经贫困”,如何推动全球行动?创新科普宣传,中外该如何合作?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康嘉婷(Justine Coulson)对话快手博主“科学少女壳酱”王鸿坦。 康嘉婷表示,在不少地区,月经的污名化现象仍然存在,需要国际合作消除“月经歧视”“月经贫困”。她指出,一些西方的、旧有的心理健康支持模式,不一定适合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要依托新技术手段,在青年群体中开展心理健康和科普工作。 作为一名科普博主,王鸿坦认为,一些错误认知可能是代代相传导致,建议东西方在女性健康等领域加强合作,例如在校园中推进互助项目,更多关注贫困地区女性健康安全。 “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康嘉婷(Justine Coulson)对话博主“科学少女壳酱”王鸿坦。 田博川 摄对话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社记者:为什么一些地区会有“月经羞耻”的文化?“月经歧视”的现象严重吗? 康嘉婷:无论高收入国家还是低收入国家,每天都有很多女性,因为月经而受到歧视或遭受不公平对待。这可能是由于文化禁忌或对月经的污名化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她们没钱购买卫生用品。在一些文化中,女性在月经期间被认为是不洁或肮脏的,这显然是一个误区,但她们却因此被所在社群排斥。 在一些国家还存在其他形式的歧视,例如,女孩在学校来月经时会被男孩取笑、甚至遭遇性骚扰。有时,当一个女孩开始来月经后,尽管她还是个孩子,人们就认为她可以结婚了,这些女孩可能会被迫早婚。对于不少女性来说,经期安全仍然是一个严峻问题。 王鸿坦:历史上,“月经羞耻”是源于社会对月经没有科学认知,又因月经与性相关,本身属于较私密话题,常常被污名化。例如,在罗马时代有学者称,如果经期妇女碰到铁,铁会生锈,如果她碰到麦子,麦子会枯萎。随着现代医学发展,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月经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受文化等因素影响,“月经羞耻”仍然刻在一些人的认知中。消除“月经歧视”“月经羞耻”的问题,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在小朋友、青少年的成长阶段,为他们构建科学的认知体系。 中新社记者:“月经贫困”是什么?如何通过国际合作,解决“月经贫困”? 康嘉婷:“月经贫困”是指妇女或青春期女孩没有足够资金购买卫生用品、治疗疼痛的药物、新内衣等一切保障经期健康所需要的物资。“月经贫困”不仅发生在经济落后的国家,每个国家的贫穷女性都可能面临此问题,例如,在欧盟或我所在的国家英国,统计显示,预计每十个女孩中就有一个买不起每月所需的卫生用品。尤其疫情期间,很多家庭承受了额外的经济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当女孩需要这些卫生用品却无力购买时,她们可能会做出危险的事情,例如,她们可能会被迫去商店里偷东西,或进行性交易;女孩们也会因为买不起卫生产品,就不去上学了。 为了解决“月经贫困”的问题,一些国家的政府减少或取消卫生用品的增值税,以降低经期管理成本,但国际社会仍需要做更多工作。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要意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也可以作出贡献。特别是在非洲地区,女性面临的困难可能更多,应该通过合作去解决问题。 当女孩受到歧视时,她们也会面临心理健康的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来自西方的、旧有的心理健康支持模式,并不一定适合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未来可更多通过网络在年轻人中开展心理健康指导工作。 中新社记者:联合国人口基金与中国的合作情况如何? 康嘉婷:几十年来,联合国人口基金与中国政府以及其他合作伙伴保持密切合作,致力于加强孕产妇保健服务等,中国的孕产妇保健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和改善,可预防的母婴死亡率明显下降。在青年群体和残疾人群体中,我们也与当地合作做了大量工作,普及性教育知识等。同时,也与中国各级政府合作,消除“重男轻女”的风气,我认为,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 中新社记者:女性在月经期间,喝热水有助于缓解不适吗?社会应如何更有效推动科普工作? 康嘉婷:全球范围内,平均有20%的女性在月经期间感到虚弱和疼痛。对于女性来说,能够有条件管理经期健康、获得止痛药、向医疗工作者寻求咨询,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想在月经期间喝热水,喝热水会让你感觉更好,那喝热水就没有坏处。我认为,在获取正确信息的基础上,做出个人选择,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王鸿坦:网络流传的一些经期“保养秘方”,大多不科学,例如经期一定要多喝热水,热饮本身可能会对舒张血管有一定作用、缓解一点疼痛,但不适用所有人。经期处于一个更容易感染的状态,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可以用温水清洗,但不可盲目购买网上推荐的洗液,洗液主要是针对一些疾病进行治疗,如果本人是健康状态,过度使用洗液反而容易生病。 做科普工作时发现,一些错误认知可能是“代代相传”造成的,尤其在社交媒体时代,谣言有了更广泛传播的可能。在女性健康等领域,建议东西方加强合作,例如在校园中推进互助项目,向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将“月经歧视”“月经羞耻”等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同时建议推动社会民间组织合作,更多关注贫困地区的女性安全。 中新社记者:消除“月经歧视”,男性能做什么? 康嘉婷:回想起40年前,在我上学时,当女孩到了12岁,会被带去“谈话”,所谓“谈话”,即所有女孩被带到学校礼堂,听一场30分钟有关经期的演讲,没有提问机会。这是在那个年代,老师跟年轻人介绍月经的方式。在那次30分钟的“谈话”后,接下来5年学校生涯中,我再也没有其他机会讨论经期健康,男孩们也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月经健康的信息或指导。 现在,不应该再有人重复我12岁时的那种经历——仅仅跟女孩们在学校聊一次月经健康。现在需要在学校的生物课、性教育课程中设计相关的环节,让男孩和女孩一起学习月经知识,让他们知道,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而不是一个禁忌。(完)
|